近日,备受瞩目的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正式发布,湖北恩施学院名列2025中国民办大学(Ⅰ类)排名第29位,首次晋级30强。在校友会2025中国应用型大学分类排名中,获评为“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
在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中,湖北恩施学院共有33个专业上榜,共有9个专业获评为中国六星级专业(6★)其中护理学专业【护理学(艺术护理)、护理学(口腔护理)】获评全国第一;9个专业获评为中国五星级专业(5★),15个专业获评为中国四星级专业(4★)。在2025中国大学专业分档排名中,湖北恩施学院1个专业评为A++,10个专业评为A+,11个专业评为A,11个专业评为B++,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护理学相关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财务管理、会计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等专业获评2025中国六星级应用型专业(6★),迈进2025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行列。其中,护理学在全国应用专业排名第一。经济与金融、美术学、音乐学、临床医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旅游管理等专业获评2025中国五星级应用型专业(5★),入围2025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行列。
中西医临床医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舞蹈学、中药学、风景园林、康复治疗学、人工智能、医学检验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工程造价、体育教育、通信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获评2025中国四星级应用型专业(4★),入选2025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行列。
这些进步和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学校“最以学生为中心”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离不开学校将高质量就业作为立校之本,离不开学校坚持学科专业建设、学科竞赛和产教融合发展方向的一系列举措。
┃以赛促教,竞赛驱动教学模式创新
近年来,学校在各类学科赛事中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300余项。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湖北恩施学院构建"组织-赛事-课程-评价"四位一体培养体系,近两年通过系统化举措激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据统计,学校已累计实施34门赛课融通课程,完成412项竞赛成果学分转换,培育出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多项省级以上获奖项目。
在赛事体系构建方面,要求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年均举办1项以上专业赛事,实现"一专业一赛事"全覆盖。2023年共立项84项重点赛事,其中87%对接省级以上竞赛体系。通过专项保障支撑、双导师配备及赛事全流程管理,形成"基础训练-校级选拔-省级参赛"的递进培养模式。
创新性推行"赛课融通"教学模式,将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等赛事标准嵌入课程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职业规划课程与"生涯闯关"系统结合,创新与创业课程则以项目策划书作为考核载体。这种"以赛领课"模式促使34门课程重构教学设计,实现理论教学与实战训练深度融合。
配套出台《学分认定与转换实施方案》,建立竞赛成果与第二课堂学分转换机制。截至2023年秋季学期,累计受理667项学分认定申请,412人次通过学科竞赛获奖置换学分。
┃产教融合,坚持走特色培养路径
学校通过开展联合办学、共建实习基地等方式,推动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致力于探索并实践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实现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学校创建了“四个合作“”五位融合“”五链互联“”八双育人”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与华为、腾讯等多家世界级名企深度合作成立了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金蝶数智财税学院、中软国际大数据产业学院、达瓦未来数字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讯方5G(ICT)学院、华图教育学院、瑞派宠物医疗产业学院、硒茶学院等9个产业学院,与恩施州卫健委等合作共建4个医学人才定向培养基地,建有实习实训基地300多个,附属医院3个,教学医院6个。构建了企业为点、行业为线、区域为面、学校为体的产业学院培养体系。创新“前期趋同、后期专化、产教融合、卓越培养、专项实习、精准就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社会责任感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职业素养高和信息素养高的“一实两强三高一新”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突出无音乐不恩施院、无舞蹈不恩施院、无体育不恩施院、无信息不恩施院的人才培养特色。
┃用人单位需求导向,提升高质量就业
近三年,湖北恩施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连续两年入选湖北省普通高校院(系)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30强。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4届毕业生毕业人数为4461人,其中中1587名实现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就业占比高达35.57%。
湖北恩施学院创新构建"组织保障-精准指导-岗位拓展-就业反馈"四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2024届毕业生已获2万余个优质岗位。学校通过"一把手主抓、多部门协同"机制,将就业工作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立"日跟踪、周汇报、月总结、季分析"的动态管理机制,形成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
面对复杂就业形势,学校精准研判市场需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校领导带队赴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与3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就业基地。通过"校地+校产+校企"三维联动,搭建起涵盖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的实践育人平台,举办专场招聘会30余场。学校积极构建"四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累计拓岗2万余个助学生高质量就业。
在服务体系优化方面,学校建立分层分类指导机制,开发职业测评系统,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画像服务。就业指导中心联动二级学院,实施"一生一策"帮扶计划,重点强化求职技能培训和岗位适配指导。
目前,学校正在推进就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实时采集毕业生就业进展、企业用人反馈等数据,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2023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毕业生平均薪资较上年增长12%,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
未来,学校将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山”实践创新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致力于建设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新型应用型大学,做未来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引航者,成为最以学生为中心的百年大学。
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首发于2003年,目前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公信力、参考价值和创新力的中国大学排名领先品牌。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排名评价指标体系由办学层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杰出校友、高层次人才、学科专业、科研项目、科研基地、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等12大一级指标组成,围绕着“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校友”体系框架展开系统评价,是目前中国评价指标最多的大学排名。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评价结果更符合国家教育评估导向,也对全国广大高考考生及家长更具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统筹| 朱 园
编辑| 唐雅溱
图片| 田 瑞
审核| 于 超
签发| 陆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