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明校长在2012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来源:校办
图文:kjzfr
发布日期:2012-09-03
新起点·新高度
——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湖北民族学院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戴小明
(
2012年9月3日)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各位嘉宾:
大家早上好!
九月,开学季,标志着又一个新的开始。橙黄桔绿,丹桂飘香,天公作美,昨天细雨绵绵、凉风习习、秋意浓浓,今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阳光普照,这也是恩施地区一年四季中最舒适、最爽朗的季节。因缘际会,此刻,我们相聚在桂花园校区,隆重举行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各位新同学。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感谢大家选择湖北民族学院!因为有你们的到来,学校又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预示着学校美好的发展前景——你们将用青春与热情续写湖北民族学院的辉煌教育史。借此机会,我要对始终全力支持同学们成长的家长及亲友们表达诚挚的敬意!对即将承担本次新生军事训练任务的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步入大学殿堂的开学典礼,虽然在你们已经历的人生旅程中参加过若干的典礼,今后也还将经历无数的典礼,不过,大学入学典礼的意义非同一般,它宣示同学们崭新人生起点的开始,新的人生高度的起步,同时也将面临新的人生挑战。上大学可能不能改变你的人生,但确确实实可以改变你的内涵。在这样一个庄重、庄严的特殊时刻,作为你们的校长,自然要为大家开讲入学教育的第一课,这也是我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第五次讲话,一周以来我一直在为此思考、备课:主题是新起点、新高度,内容仍然包括知识的力量、奋斗的意义、诚信的重要、对他人的尊重、对社会的奉献、对父母的感恩……,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说教,但在理想信仰缺失、功利主义盛行、道德整体滑坡的今天——无比浮躁的转型社会,特别是在“快女”、“快男”、“快餐”等快餐消费横行的当下,对广大青年学子而言有着更加恒古弥新的价值。
第一,怀抱理想,心系大众。人生不惧怕平凡,但可怕的是平庸。湖北民族学院虽然目前以学院命名,但它却拥有10大学科门类、50个本科专业,有民族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学、中医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等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宪政与法治、林学和中医学4个专业分别与华中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大学没有差异。然而,学校地处鄂渝湘黔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山片区腹地,2009年底以前既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铁路,远离中心城市,山高路险,交通不便,能有今天的办学层次和取得今天的办学成就,正是得益于一代代湖北民族学院教师对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默默奉献与长期坚守。在今后的岁月里,希望大家能从老师们扎根山区、关注社会、躬耕基层、献身民族教育的“草根精神”中得到熏陶与感染,永远牢记:“为民”乃立学之根,“报国”乃治学之本。坚定理想,志存高远,胸怀祖国,心系社会,情系大众,既仰望星空、而又脚踏实地,将自己的专业学习与未来的职业选择以及国家、民族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力争在有限的大学期间里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突破,努力成为有益于民族繁荣和国家富强的优秀人才,成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勇于担纲、勇挑重担的“国民之表率,社会之栋梁”。
第二,心存善念,修德正行。“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易经·坤卦·彖》),大学是社会的精神家园,青年是家庭的寄托、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承载着家庭的期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德乃为人之本,立人先立德,立德先立心,只有自觉重视自我道德品质修养,恪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为人之德,不断培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质朴孝顺的传统美德以及胸怀祖国和人民的爱国情感,才能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新时期道德规范的饯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总之,个人品德决不是空洞的说教,它时刻显现于日常生活之中,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看出我们为人的修养、做事的态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道德圆满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善做起,从点滴累积,心存善念,诚心向善,真心从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历史造就经典,时光雕刻经典,让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经典为伴、与先贤同行,诵读经书典籍,领悟先贤智慧,宏扬中华文明,让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融进我们的血液,滋养心灵,培育风骨,形成自觉;严守治学之道,防范一切有悖于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的行为;学会坚持,甘于寂寞,诚实守信,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道德文章”的双丰收,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第三,脚踏实地,博学勤思。学习和探索是人类进步的不二法门,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但大学不是通过背诵答案获取高分的场所,而是培养探索精神、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园地。大学的活力源泉来自于具有强烈自主精神的一批批学子。大学阶段是人生中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创新欲望最为旺盛的时期,也是学习、创造的最佳时段。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第二》)。希望大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珍惜美好青春年华,拒绝空虚,把握每一分每一秒,让梦想成为学习的动力,享受学习而不仅仅是完成学业;努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在学习中培养建设性批判思维,在思考中探求真知,不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学校尊重、鼓励每一位同学自由探索和独立思考。现代大学是新观念、新知识的源泉,“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希望同学们“学吾所爱、爱吾所学”,继续发扬中学时代勤奋好学、锲而不舍的精神,勤读力耕,博览群书,夯实专业基础,注重知识积累,开拓眼界视野,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对生活的自信、对人生充满想象,进而感受追求真理、思考学术的迷人;既要重视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又要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突破常规,争创一流。
第四,尊重包容,塑造品质。善良和包容永远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大学是思想的宝库,大学学习是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大千世界真象、理解万事万物真义、探索客观世界真理、体验人间真情、辨析世态真伪的感知感悟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才能智慧、陶冶道德情操、领悟人生意义的教化教养过程,大学生活更是同学们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最宝贵的是意志磨练,大家在相对安静的校园里冷静理性地思考、探索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我能够知道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我应当做什么?(即伟大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三大批判”力图解决的三个问题)。因此,内心修炼才是大学四年、或五年生活对你们最为重要的内容。请大家时刻警醒:愤青不等于智慧,懒散不等于潇洒,个性不等于“裸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第七》)民族大学是多民族学子的大家庭、多民族文化的大熔炉,希望同学们吸收不同民族优秀文化营养,尊重包容、塑造品质,胸怀宽广、心有大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高尚的德行包容万物,诠释爱的美好,让道德力量的纯洁擦亮被黑暗迷失光明的眼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既适应社会又不趋附流俗,既张扬个性又能驾驭自我;以感恩、包容之心融入新的集体、新的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向大学生、从懵懂少年向新一代有志青年的角色转变,完成从被照顾、被教育到有能力服务他人和社会、进而引领一方的精彩人生转变。
同学们,大家所站立的标准田径场,五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水坑,主席台的位置是临时学生食堂,运动场四周是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这些,今天的你们无法想象,因为学校的办学条件已今非昔比、大幅度改善,但与大家的期待、及与部分国立大学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对此,我也深感愧疚。也许你正在为专业的选择、宿舍的安排、迎新的接待、或饭菜的口味而纠结。但请同学们牢记:你们是为理想而来、为求知而来、为历练而来,为发展而来,对物质条件的过分贪念和依赖会侵蚀你纯洁的心灵,磨灭你进取的心志。请你们相信,让每一位同学快乐地学习生活是学校办学的基本职责,让每一位同学成人成才是学校办学的终极使命!在此,我向大家承诺:在未来的工作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每一位同学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更加优质的教学设施,更加优越的育人环境。让我们师生携手、齐心合力,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包容,共同创造、拥抱属于你们自己独特记忆的多彩大学生活。
同学们,你们正整装待发,根据教学安排,接下来将进行的是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希望大家在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服从安排,听从指挥,虚心学习、亲身体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朝气蓬勃,坚定意志,强健体魄,抛弃娇弱,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相信你们在军事训练中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同学们,博学博爱为大众,立人达人图自强。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实践理性批判》第177页,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智慧属于你们,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为自己加油、为自己鼓劲、为自己喝彩!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在大学路上永葆激情、一路阳光、学业有成、德智圆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