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法学系刘顺峰博士受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之邀做学术讲座
来源:法学系
图文:法学系
发布日期:2015-11-02
近日,受南开大学法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的邀请,学校法学系刘顺峰博士分别为两校相关院部做了两场学术讲座。
10月23日,刘顺峰博士前往南开大学新校区法学楼,为南开大学法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近70人做了题为“法学期刊的谱系解读”的讲座。讲座中,刘顺峰博士对当下法学期刊的基本谱系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有关法学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术进行了阐释,研究生们对该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之后,南开大学法学院团委向刘顺峰博士赠送了“抗战烽火中的南开大学”的校史读本,希望作为南开大学优秀毕业生的他始终不忘南开精神、弘扬南开品格,多为南开大学法学的发展做贡献。
第二场讲座则于10月25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法学模拟法庭举行,刘顺峰博士为人文学部法律系的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近50人做了以“法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在‘田野’中认识法律”为题的学术讲演。在讲演过程中,刘顺峰博士结合自己的“法律人类学”研究经历,一方面,阐释了法学研究应该要有方法论意识,且适可从“人类学”的视角展开;另一方面,他强调,规范法学是所有法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必须要注意法学知识体系中的规范叙事。讲演持续了近2小时,结束后,多名研究生、本科生进行了现场提问,刘顺峰博士都予以了回复,同学们普遍觉得收获颇多。据悉,刘顺峰博士是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自成立以来,邀请来学校进行学术讲座的最年轻的学者。
刘顺峰博士作为学校法学系2015年引进的青年博士,早在南开求学期间,就先后获得过多项国家级、校级奖励。在国内法律人类学领域,特别是有关西方法律人类学的知识发展史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学术理解。
“穿梭于书斋与田野、以学术为业”,是他的座右铭。刘顺峰博士认为,学术研究不仅要坐得住冷板凳,还要学会去“逆向”思考。只有将生活中的知识放进学术话语的体系建构中,学术研究才会变得更为具有实践理性与价值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