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学院 恩施学院
首页
首页
最新动态
专题推荐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引领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湖北恩施学院又登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3-07-08

近日,《中国教育报》第四版刊载了我校关于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之路及创新成果的专版文章,这意味着学校教学改革创新之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学校自转设更名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累计为社会培育了4万余名应用型人才。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践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突出“应用特长、职业特征、民族特色”的人才培养特色,创新“前期趋同,后期专化,产教融合,卓越培养,专项实习,精准就业”的“全链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未来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立足当下人工智能时代新趋势,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先后与腾讯、华为等知名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学院与企业、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教学模式上,坚持OBE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出了一套适配学校定位,有利学生快速成长的、系统完备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办学成果。

人工智能无疑将对如今的高校育人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顺应新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湖北恩施学院依托自身优势,举数字旗、打健康牌,凸显地方特色,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定位,始终以目标、结果、问题为导向,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拓展办学领域,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设更多新兴专业和交叉学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并为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先后与华为、腾讯等国内一线知名企业合作,不断加强专业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瞄准科技前沿领域,调整升级现有学科专业体系,逐渐在华中腹地形成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洼地,并不断凝练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形成了人工智能时代高质量育人的有益经验。

01

乘势之帆——“新型应用型”内涵的理念创新

人工智能时代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不再只是智力超群、知识渊博,更需要在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人机协作能力的人才,这才是新型人才。

“应用型”的“应”具体体现在“反应、适应和接应”上,即:学科专业能反映行业企业前沿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学科专业能快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学科专业能迎接行业企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挑战,融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的新需要。

“应用型”的“用”具体体现在“实用、运用和合用”上,即:理实一体,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行业企业岗位 (群) 上“上手快,用得上”;学生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能力,在行业企业岗位 (群) 上“干得好”;学生能学到前沿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适应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

湖北恩施学院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持续对接企业、行业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就业打开渠道,提供方向性指引。

02

破局之道——“四个合作、五位融合、五链互联、八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湖北恩施学院紧扣时代脉搏,在发展路径选择上侧重特色优势战略,强化实践优先,主动融入数字经济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主战场,提出了“企业为点、行业为线、区域为面、学校为体——四个合作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五位融合(政府部门、学校、产业学院、行企、研究院所)、五链互联(政府部门引导链、学校教育链、产业学院人才链、行企产业链、研究院所创新链)、八双育人(协同育人机制‘双主’、人才培养方案‘双定’、实践教学硬件‘双建’、校企合作人才‘双聘’、实践教学过程‘双导’、教学质量‘双评 ’、 招 生 宣 传 ‘ 双 联 ’、 实 习 就 业 ‘ 双选’) ”的产业学院模式,创新解决了如何通过校企合作高效培养所需人才的问题。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瓦未来(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讯方科技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湖北“一红一绿”茶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成立了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中软国际大数据学院、达瓦未来数字学院、金蝶数智财税学院、硒茶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

截至目前,学校已建设文旅产业与艺术学、大数据会计学 2 个湖北省特色优势学科群,财务管理、会计学、医学检验技术和护理学4个省级一流专业均已与华为、腾讯等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学校先后申报成功 5 个新专业,其中,人工智能专业已与华为、中软、讯方等知名企业合作;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与腾讯合作,实现AI技术与学校智能工程、医学相关专业的深度融合。以产业学院为依托,从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特色、培养体系4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与名企共建的新专业,面向市场更有针对性,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03

画一之法——“前期趋同、后期专化,产教融合、卓越培养,专项实习、精准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加快推进紧扣行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优化布局,坚持“做强医学、做精经管、做特艺术、做优文学、做新工科”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结合前期与华为、中软、金蝶、达瓦等行业龙头开展合作的实践经验,创新开展“前期趋同、后期专化,产教融合、卓越培养,专项实习、精准就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产教融合。

学校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引领职业思维的思政课程、公共通识课程、职业通识课程、职业应用课程和底色课程、就业导向类通识课程,并将课程思政穿插到教学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良性互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学校基于OBE人才培养理念,启动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学生成长需要、学校办学定位反向设计优化课程体系,形成了包括29个本科、15个专科、12个专升本专业在内的56项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全校范围内启用了 OBE 教学大纲。信息化教学取得新成就,构建了以云班课为基础、目标达成度为基准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链,实现云班课全覆盖,积极推动云教材编写、出版、使用,大力促进OBE题库推广及建设,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进程。课堂改革持续深入,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拓展、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积极尝试,以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为主线,构建了“岗、课、证、赛、思”的课程体系;启动了PBL、TBL、CBL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对接,以项目式、问题式、案例式翻转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今年,学校举办了“精彩课堂巅峰对决”之“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来自全校6个二级学院的180名学生组成大众评审团,在学生群体中影响广泛。“学生中心、能力导向、持续改进”的OBE人才培养理念正逐步深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截至目前,学校共获得学科竞赛国家奖项 185 项、省级奖项571项。

2021年以来,学校紧密贴合区块链、人工智能、GPT 等未来新趋势,组建课程团队,设置“审辩思维”与“区块链技术”两门基础课程;设置学位课程,提高与专业高度相关的课程要求;开设各专业卓越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内容、转变授课方式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培训和辅导,提升学生精准就业能力。致力于培养“一实(专业基础扎实)两强(社会责任感强、实践能力强) 三高 (创新意识高、职业素养高、信息素养高) 一新 (新型) ”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04

初啼之莺——“应用特长、职业特征、地方特色”的特色创新

近年来,学校围绕所在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依托产业学院模式,将引导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实现跨界融合、技术复合、学科交叉,带动优化“医学+”“互联网+”“数字智能+”等学科专业,打造以“反应、适应、接应、实用、运用、合用”为能力模型的应用特长,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为职业模型的职业特征,以“无体育不恩施院、无音乐不恩施院、无舞蹈不恩施院”为特色模型的地方特色,开办了医学 (智能医学工程方向)、医学检验技术(AI方向)、中西医结合 (预防与康养方向)、中药学 (民族药学方向)、软件工程 (AI 方向)、数据与科学 (医疗大数据方向)、数字媒体技术 (虚拟现实 3D 影视方向)、音乐舞蹈(民族音乐舞蹈传承方向)、建筑设计技术(建筑构架与模型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未来动漫影视方向) 等一批新兴专业,以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形成支撑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有力支持地方经济、行业发展转型升级。20 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 4 万余名应用型人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始终是高等教育必须正视的课题。如今,湖北恩施学院击水中流,为未来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蹚出一条自我革新之路。今年,学校毕业生近千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多年创新办学实践终见质的跨越。实创之路不仅在于目标明确,更贵乎持之以恒。学校紧紧把握学生、教师、专业、课程、平台等关键环节,保持战略定力,透视改革方位,努力办成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新型应用型大学,持续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拓展新局。

来源:品牌传播 中心编辑:品牌传播中心 责任编辑:侯潇雨

【本网编辑:于超 黄柏】